<nobr id="lnlum"><progress id="lnlum"></progress></nobr>
      <nobr id="lnlum"></nobr>
        1. <form id="lnlum"><small id="lnlum"></small></form>
          <nobr id="lnlum"></nobr>

            中國期刊網 專業從事評職稱論文發表,核心期刊征稿,核心期刊發表,SCI論文發表等學術咨詢服務

            青年與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特征分析

            來源:中國期刊網 分類:醫學 發布時間:2023-04-26 瀏覽:0

            摘    要:目的:探討青年與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特征。方法:選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53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50例青年患者為觀察組,480例中老年患者為對照組,記錄兩組患者危險因素、核磁共振(MRI)和血管學評估及轉歸判斷。比較兩組危險因素、病灶分布、血管狹窄分布及預后。結果:觀察組患高血壓比例低于對照組,抗心磷脂抗體陽性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糖尿病、高脂血癥、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顫動、室間隔缺損的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放射冠區、基底節區病灶占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腦葉、丘腦、腦干、小腦、胼胝體及其他多發病灶分布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基底動脈、椎動脈、頸內動脈、多發血管狹窄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恢復良好率高于對照組,殘疾、復發、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青年與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不同,病灶分布有差異,血管狹窄病變趨于一致,青年患者預后較好。

            關鍵詞:腦卒中;臨床特征;危險因素;青年;中老年;


            腦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研究表明,2010—2019年,缺血性腦卒中的患病率由1 100/10萬上升至1 256/10萬[1]。本文旨在探討青年與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特征,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53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50例青年患者為觀察組,480例中老年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18~45歲,平均(38.35±4.79)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8.63±1.92)分。對照組男302例,女178例;年齡46~80歲,平均(60.63±9.53)歲;NIHSS評分(9.14±2.07)分。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2018年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2];(2)患者發病到入院時間<2周;(3)患者住院時長為3~30 d;(4)患者NIHSS評分≤20分。

            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肝、腎、肺等臟器疾病者;(2)孕產婦;(3)存在惡性腫瘤者;(4)肢體殘疾者;(5)既往有腦卒中者;(6)病因不明者。

            觀察指標及方法:(1)統計兩組患者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糖尿病、心房顫動、抗心磷脂抗體、室間隔缺損等。(2)磁共振成像(MRI)和血管學評估:運用飛利浦3.0 T磁共振機檢查,彌散加權成像(DWI)序列確認缺血性腦卒中病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析腦血管狹窄病變。(3)臨床轉歸判斷:運用改良Rankin量表測評兩組患者發病后6個月的得分,其中0~2分為良好,3~5分為殘疾,6分為死亡[3]。(4)復發情況判定:再次新發缺血性腦梗死或既往神經功能缺損加重,并由頭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頭部MRI證實。

            統計學方法:數據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Z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比較:觀察組患高血壓的比例低于對照組,抗心磷脂抗體陽性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糖尿病、高脂血癥、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顫動、室間隔缺損的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比較[n(%)] 

            兩組患者病灶分布比較:觀察組放射冠區、基底節區病灶占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腦葉、丘腦、腦干、小腦、胼胝體及其他、多發病灶分布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病灶分布比較[n(%)]

            兩組患者血管狹窄分布比較:兩組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基底動脈、椎動脈、頸內動脈、多發血管狹窄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管狹窄分布比較[n(%)]

            兩組患者預后比較:觀察組恢復良好率高于對照組,殘疾、復發、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預后比較[n(%)]

            討論

            不同年齡段人群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的致病因素有所不同。本研究中,高血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糖尿病、心房顫動、高脂血癥是青年和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主要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在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的致病因素中均排在首位,占比分別為58.0%、81.5%,中老年患者的占比明顯高于青年患者。中國老年人高血壓現狀分析指出,隨年齡的增長,高血壓患病率增加,可能與血管壁彈性下降、血壓的中樞調節功能減退、動脈粥樣硬化改變等原因有關[4]。抗心磷脂抗體具有破壞血管內皮和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5]。在本研究中,抗心磷脂抗體的陽性率不高,但與中老年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該抗體是值得重視的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

            本研究比較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梗死灶分布特征,結果發現,青年患者梗死更容易發生在基底節區(52.0%)和放射冠區(46.0%),其次是腦葉(26.0%)和腦干(24.0%);而中老年患者更多見于腦葉(36.0%)、基底節區(32.9%)、放射冠區(31.0%),其次是腦干(23.8%)。經統計分析,兩組在基底節區和放射冠區病灶分布有顯著不同,而其他部位病灶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缺血性腦卒中血管病變部位好發于大腦中動脈,而基底節區、放射冠區以大腦中動脈供血為主,所以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易在部位出現腦梗死,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6]。中老年患者的腦葉病灶有較高比例,可能與腦血管的解剖、生理病理特性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動脈硬化及粥樣硬化發病率逐漸增加,影響腦皮層的血供和側支循環的建立。在MRA方面,青年與中老年缺血性腦卒患者單發及多發血管狹窄相似,與楊丹丹等[7]研究一致,提示青年患者的顱內動脈狹窄不容忽視,早期篩查和早期預防具有積極作用。

            缺血性卒中的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其中年齡是影響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8]。本研究中,運用改良Rankin量表觀察兩組患者預后情況,青年患者總體預后明顯優于中老年患者,青年患者恢復良好及殘疾率分別為70%、26%,而老年患者為47.7%、47.5%,可能與青年患者身體狀態、學習能力較中老年患者更有優勢有關。

            綜上所述,青年與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MRI特征和臨床轉歸方面有明顯差異。青年患者除高血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糖尿病等常見危險因素外,應加強識別如室間隔缺損、抗心磷脂抗體等病因。在影像學上,不同年齡段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病灶分布均以基底節區、放射冠區、腦葉、腦干為主,但青年患者以基底節區、放射冠區為多見;血管狹窄病變均以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狹窄為主,同時多發血管狹窄發生率較高。就預后而言,青年組腦卒中患者預后較好。


            參考文獻

            [1] Feigin VL, Stark BA, Johnson CO,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and its risk factors, 1990-2019:a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J].The Lancet Neurology,2021,20(10):795-820.

            [2]彭斌,吳波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66-682.

            [3]張磊.劉建民改良Rankin量表[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2,28(5):512.

            [4]李蘇寧,陳祚王增武,等我國老年人高血壓現狀分析[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9,27(2):140-148.

            [5] Dong S,Pei B,Xie W,et al.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and anti-β2 glycoprotein 1 antibody are potential risk markers ofischaemic stroke in Chinese adults[J].Rheumatology(Oxford),2020, 59(8):1834-1841.

            [6]白仁靜,解麗麗,鄭義,等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的MRI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1):225-226.

            [7]楊丹丹,韓永軍,李東野等青年與中老年患者顱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學特點比較研究[J]中國卒中雜志,2021,16(5):.475-481.

            [8]夏旺旭,張明,何永芳,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及其風險預測列線圖模型構建[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2,30(10).51-56.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青年與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特征分析

            文章地址:/fbzs/qkzs/yixue/14703.html

            雜志社合作

            十年平臺,長期與1000+雜志社保持著合作伙伴關系

            協議保障

            可簽署保密協議,不透露用戶信息跟蹤進程,保護個人隱私

            期刊種類完備

            為您提供較新期刊信息,覆蓋大部分地區行業,滿足您的要求

            實體公司

            對公企業賬號,放心信任,工商部可查。注冊資本金500萬

            期刊導航

            論文發表加急通道

            內容推薦
            56℃滅活對生化激素檢測結果的影響
            心臟彩超診斷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頸椎間盤置換術患者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吞咽功能訓練聯合舌肌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治療效果觀察
            煙草中尼古丁加重他克莫司腎損傷的研究
            中等長度導管在神經內科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直接前路微創入路與傳統后外側入路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在高齡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分析及并發癥的對比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優質護理應用于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探討
            觀察恩替卡韋與乙肝疫苗聯合治療慢性乙肝的臨床效果與應用可行性
            綜合鎮痛護理改善胃癌開腹手術患者疼痛評分、舒適度評分的效果分析
            口腔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觀察
            日韩不卡v二区